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,保持适度运动,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,增加心肺功能,提高基础代谢率,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,同时也能释放压力。但有很多人却纠结于运动时间,到底是上午、中午运动好,还是晚上运动好呢?
1.早晨
很多中老年人习惯晨练。科学的晨练可以改善神经系统、运动和循环系统的功能,提高呼吸系统的能力。坚持晨练还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,加快新陈代谢,避免皮下脂肪堆积。此外,它可以调节心理活动,及时消除不良情绪,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和有趣。但并不意味着晨练越早越好,尤其是严寒的冬天,早上气温低的时候,身体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,导致心脑血管疾病,所以冬天的晨练可以安排在太阳升起之后。
做早操的时候要注意保暖,这样出门就不会觉得冷,活动完也不会有点出汗。早上可以选择空气条件好、空旷的地方,比如运动场、公园、河流或者广场,远离空气污染严重、车辆多的地方。有疾病或身体不好的人可以在晨练前适当进食,防止低血糖。但不能吃太多,因为大部分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消化。如果饭后立即运动,会分散血液供应,进而影响消化。
2.中午
有些人早上起不来,晚上不喜欢运动,所以他们会把锻炼时间安排在中午。但是中午时间有限,可以选择小强度训练,比如深蹲或者仰卧起坐。午饭后可以散步10~20分钟,然后再花20分钟午休,可以帮助补充体力和精力,提高一下午的工作学习效率。
3.晚上
忙碌了一天的工作,晚上时间充裕,可以更好的放松身体。晚上运动也可以促进睡眠,缓解失眠多梦。但是身体累的人,晚上不能做剧烈运动,这样不是让身体更累,而是影响睡眠。晚上可以选择轻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慢跑或跳绳,运动时间可以安排在饭后一小时左右。